雪域之骨攻略
1、天津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、院长高明教授,天津援藏干部、昌都市藏医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郑向前分别代表双方医院捐赠和接收。天津市人民医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高度重视周密安排,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医疗援藏工作。自2022年8月至今两年时间里,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市藏医院,发挥技术优势特色,全方位帮助昌都地区提升骨关节疾病医疗水平。
2、通过选派精兵强将从海河之畔奔赴雪域高原,将藏族亲人接到天津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等多种形式,津藏同心合力接诊200余名患有高致残率地方病——大骨节病的藏胞,成功施行膝、髋关节置换手术110余例。医院党委书记、院长高明亲自带队,率领专家团赴昌都市藏医院开展柔性帮扶工作,捐赠的急需药物、术后康复必备的助行器等医疗物资,累计价值13余万元,得到当地百姓的高度信任与口碑,昌都市的赞誉与肯定。
3、田孟强主任等医护人员对第二批来津治疗的13名严重大骨节病藏族同胞进行健康宣教。天津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、院长高明教授到住院病区慰问看望藏族同胞。给予藏族同胞优质护理。
4、这里是藏族大骨节病患者的“家”。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,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流域,风景如画,素有“藏东明珠”的美称。
5、然而,这里的百姓却被一种地方病困扰——大骨节病,这种病以关节软骨坏死为主要病变,可导致身材矮小、短指、关节畸形疼痛,走路步态跛行宛如“鸭步”,任其发展会丧失劳动能力直至瘫痪。对于重度大骨节病患者,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案,术后患者可以站立、行走。让更多患有大骨节病的藏族同胞通过手术重新站起来,开始新生活,成为天津医疗支援重点工作之一。8月2日,在市人民医院座9楼关节与运动医学科病房中,57岁的泽仁曲西正在努力配合医生进行康复锻炼,脸上满是汗珠,却洋溢着康复后的喜悦。
雪域之骨攻略
1、她说:“年轻时候的我能歌善舞,患上大骨节病后,被疼痛折磨,不能劳作,更看不到希望。”她的丈夫丁巴达吉说:“很荣幸我们能够享受到公益项目,来天津市人民医院做手术。以前,我们只在电视里见过这么大、这么漂亮的医院。曲西手术后已经可以走路了,腿也不疼了首批9名患大骨节病的藏族同胞康复出院。
2、天津市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田孟强说,泽仁曲西是由昌都市藏医院筛选,第二批来津治疗的13名严重大骨节病藏族同胞之一。2023年12月,昌都市藏医院首批筛选出9名严重“大骨节病”患者来到天津,经过精心医治,全部手术成功,顺利返回家乡。天津市人民医院用优质医疗技术、亲人般的关怀护理,成功救治藏族同胞的消息不胫而走,更多的藏族同胞期待来津治疗。
3、2024年,昌都市藏医院再次筛选13名患者,于7月2日飞抵天津。田孟强说,这批患者年龄最大的78岁,最年轻的37岁,年龄跨度大,基础病复杂,增加了手术和治疗的疑难性及挑战性。人民医院在情感上视藏胞为亲人,在技术上发挥大型综合医院的优势,举全院之力多学科专家联合,为每一位藏胞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全面的术前检查,确保治疗效果。
4、人民医院认真总结救治首批藏胞的经验,让第2批患者享受更加舒适便捷的就诊流程,有更好的就医体验,节约医疗费用。在藏胞入院第二天,“一路绿灯”最快速度安排全面系统的术前检查。
5、医院影像诊断中心室的安瑞医生说:“在收到13位患者的信息后,科室立刻开展充分的评估和准备,确定每位患者术前都需要做什么检查、每项检查所需要的时间。医生们自愿放弃午休时间,为13位患者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影像学检查,为制定手术计划打好基础在术前检查时,高度怀疑64岁的嘎鲁新发心肌梗死,潜在很高的手术风险。心脏内科专家魏丽萍、李琦赶来会诊,为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,精确观察冠状动脉闭塞和狭窄的情况。